年级 | 单元 | 课题 | 课型 | 上传人 | 点击数 |
---|---|---|---|---|---|
4S | 7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以文带文 | 张溪倩 | 62945 |
4S | 7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读写联动 | 张溪倩 | 53579 |
4S | 7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陆启维 | 34636 | |
4S | 7 |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陆启维 | 34233 | |
4S | 7 |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陆启维 | 34581 |
四上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以文带文课型
深圳市立言教育研究院:张溪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3.通过拓展阅读“两翼”教材,进一步感受周恩来的人物形象,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一主”教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你读我诵》:《次皓如夫子《伤时事》原韵》
《主题阅读》:《一夜的工作》
【教学过程】
一、“一主”教材,理解文章
(一)“一主教材,理解文章”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一主教材,理解文章”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你们知道照片中的这个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出示周总理的照片)(我们先了解一下周恩来)
2、周总理从小志气高,在 12 岁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主要问题:周恩来为什么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初步感知,自读理解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文中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3个小故事。)
在这3个小故事中,哪件事让周恩来感受最深刻?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这件事?
2.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1)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画下感受深刻的地方,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2)读完课文后,我们知道为什么周恩来要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因为“中华不振”)
3.诵读感悟,深究“中华不振”
(1)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中华不振”的,用笔画一画,想一想,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选出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2)同学们,刚才大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中华不振”?
4、感情朗读。
(1)引读: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______,谁知_______,反而_________。围观的中国人都________.但_______只能_______。 (2)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二、你读我诵、声声传颂
(一)“你读我诵、声声传颂”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你读我诵、声声传颂”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打开《你读我诵》自由读小诗《次皓如夫子伤时事原韵》。借助注释,边读边理解。
2.【解文赏析读】
读:军阀开战,风云突变——
诵:茫茫大陆起风云。
读:反动军阀,微不足道——
诵:举国昏沉岂足云。
读:草木摇落,秋天凄婉——
诵:最是伤心秋又到。
读:复辟倒退,宛如秋虫——
诵:虫声唧唧不堪闻。
教师过渡:学过周恩来的诗后,关于周恩来的故事还有很多,打开《主题阅读》中的《一夜的工作》,我们来看看工作时期的周总理。
三、“两翼”教材,理解文章
(一)“两翼”教材,理解文章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两翼”教材,理解文章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出示自学提示:
自读课文《一夜的工作》,根据课后题要求完成思维导图。
(2)分享交流。
我们要学会通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并按照思维导图说说文章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