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 单元 | 课题 | 课型 | 上传人 | 点击数 |
---|---|---|---|---|---|
5S | 7 | 《渔歌子》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浦东乡小学 郭妍珣 | 以文带文 | 郎凯 | 2691 |
5S | 7 | 王卫华《示儿》 | 以文带文 | 王卫华 | 63204 |
5S | 7 | 葛宇田《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 | 以文带文 | 葛宇田 | 40416 |
22.《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以文代文课型)
番禺区洛浦东乡小学 郭妍珣
【教材分析】
《渔歌子》是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里的日积月累。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之作。词人因事被贬,隐居江湖,一心沉浸于大自然之中。那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江底鳜鱼、岸上渔夫,无不透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对自由的向往之情。张志和擅用颜色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学习本首词时,应引导学生抓景色特点、想象画面,读中感、读中悟。教师还应结合词人自身的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人对自由的向往。
【学情分析】
1. 学生对词有一定了解。知道“词牌名”、“长短句”等词方面的文学常识。
2. 五年级的孩子想象力丰富,能够抓住词中景物,想象画面。因而需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自信表达,尝试疏通词意。
3. 学生能够理解词人热爱自然,但因年龄阅历较少,在理解“词人对自由的向往”这一层思想感情时,难度较大,体会较少。因而,教师应结合词人自身被贬的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心境。
【教学内容】
1. “一主”教材:《古诗词三首》(《渔歌子》)
2. 《经典诵读》:《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3. 课外选词:《浣溪沙》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渔歌子》,熟记背诵。
2. 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尝试用自己的话描绘词的画面,体会词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3.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尝试用自己的话描绘词的画面,体会词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词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环节
教学内容与时间 | 学生活动方式 | 教学目标 |
《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时间:5分钟 |
背一背 说一说 | 1. 通过复习诵读古诗,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 2. 通过观察比较,区别诗、词的异同 |
1. 指名背诵、全班齐背:《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2. 师:刚刚我们背的这两首田园诗,体现了作者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对劳动人辛勤劳作的赞美,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同样是表现作者爱自然、爱自由的词——唐代大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 全班齐读,区别诗词。(“词牌名”、“长短句”、“歌唱”)
【设计意图:1.温故知新。课前背诗,既是让孩子在氛围中及时入情入境,也是在做好一、二课时的衔接。
3. 注重文学常识的普及与运用。点出词牌名、长短句、歌唱等特点。】
二、读诗词、悟诗意环节
教学内容与时间 | 学生活动方式 | 教学目标 |
1.“一主”教材:《古诗词三首》(《渔歌子》) 《经典诵读》:《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时间:30分钟 | 想一想 读一读 说一说 悟一悟 | 1.自读自悟后小组交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品味田园诗的意境,品悟学诗的方法 |
1. 读——疏通词句,整体把握。
(1)读准字音,理解字词含义。
(2)自由读词,体会词句韵律。
(3)初步指导,感受画面之美。
【设计意图: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关键。设计遵循“读准字音、读出韵律、读到美感”层层递进的原则。旨在让学生从读中悟、从读中感。】
2. 品——体会语言,感悟诗情。
(1)圈出景物、交流汇报。
(2)发挥想象、描述画面。(学法指导:景色+想象 春雨垂钓图)
(3)释意抒情、师生承读。
(4)配乐唱读,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这处含有学法指导:景物+想象+修辞=美景。旨在让学生学会找准词眼、大胆想象、自信大方地勾勒词中的画面。检验学生对该词是否真正理解,是否能够调动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体会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3. 议——研讨探究,解决疑难。
(1)师:词人张志和面对如此美景乐而忘返,他仅仅是贪恋美景吗?读出词中画,还要读出词中人。张志和16岁时就中了举人,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因事被贬,从此不再做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
(2)出示《经典诵读》中的《和答弟志和渔夫歌》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3)师生作词和词,理解作者“不须归”的理由。
【设计意图:借助人物背景资料及其亲属的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张志和的处境与性情。更好地体会张志和对自由的无限向往。 】
三、课外延伸环节
教学内容与时间 | 学生活动方式 | 教学目标 |
1.课外选词:《浣溪沙》
时间:5分钟 |
读一读 背一背 | 通过读诗词,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 |
1. 师:潇潇春雨洒满江,渔人垂钓好悠闲!张志和的这首词流传至今已一千多年,很多文人墨客争先填写传唱,我们的大词人苏轼也不例外。
2. 出示《浣溪沙》
浣溪沙
(北宋)苏轼
西塞山前白鹭飞,杨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 学生试读,发现这首词与张词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 师:是呀,苏轼太喜欢这首词了,不舍得删减,于是只有添词添句,便直接把它引入自己的词中。
5. 学法迁移:运用“景物+想象 图”的方法理解“杨花洲外片帆微”。
6. 生背诵《浣溪沙》
7. 小结:孩子们,我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走进张志和,随他的目光望去,尽是田园好风光。我们的古诗词中还有不少这样的田园诗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看。课后请大家打开《主题读写》P100,批注阅读《走月亮》。今天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借苏轼这首毫无删减的《浣溪沙》,更进一步印证张志和的词意境之美、用词之准。在学《渔歌子》的同时,带了《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与《浣溪沙》两首词,意在拓宽文本广度,同时增加学生阅读积累,做到“课外阅读课内教”。 】
四、布置作业
1. 批注阅读《主题读写》P100《走月亮》
【板书设计】
渔歌子
(唐)张志和
不须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