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 单元 | 课题 | 课型 | 上传人 | 点击数 |
---|---|---|---|---|---|
4S | 7 | 《古诗三首》 | 以文带文 | 张溪倩 | 65997 |
4S | 7 | 《古诗三首》 | 以文带文 | 张溪倩 | 51029 |
4S | 7 | 《古诗三首》 | 陆启维 | 34332 | |
4S | 7 | 《出塞》以文带文课型 黄陵县桥山小学 张艳玲 | 石家新 | 2447 | |
4S | 7 | 《21 古诗三首》 | 陆启维 | 34173 | |
4S | 7 | 《21 古诗三首》 | 陆启维 | 34437 |
四上第七单元《古诗三首》
以文带文课型
深圳市立言教育研究院:张溪倩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借助注释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引导学生明白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2.了解作者创作背景,通过拓展阅读“两翼”教材巩固课内习得的方法。
【教学内容】
1.“一主”教材:《出塞》《凉州词》
2.《你读我诵》:《塞下曲》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师:自古以来,边疆的战争不断,不少诗人都曾经写过描述边塞军队生活的边塞诗,而边塞诗中最有代表性的压卷之作,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王昌龄的《出塞》
师:塞指什么?(边关,关塞)
师:出塞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到边关去守卫边疆.这是唐代代诗人写边塞生活诗常用的题目)
出示王昌龄简介
二、“一主”教材,理解文章
(一)“一主教材,理解文章”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一主教材,理解文章”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初步感知,自读理解
(1)出示自学提示:
大声诵读古诗,结合书中的注释,边读边理解古诗的意思。读完后,和大家讲一讲你对古诗的理解。
(2)学生分享交流。(选2-3名学生,简单说一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2.整体感知,了解情节
(1)出示古诗,齐读。
出示古今对译读
3.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过渡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不难,但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一种什么的思想感情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学习1,2句诗)
出示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入未还。
思考:这句诗提到了哪些景物 你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一幅画面。
师:古代诗人在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时,几乎都会写到明月和边关.
师:大家想一想:诗人为何要提到明月,边关呢?
(小结:大概是守卫边关的将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夜深人静时,面对这苍凉的边关,举头望见那明月,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和亲人来.)
师:这句诗有没有言外之意呢?将士们为何一直不能回到家乡呢?
(小结:这明亮的月光仍然像秦汉时期那样照着边关,边关的战争从秦汉时期以来,一直没有停歇过,千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将士被迫告别亲人,远离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边关守卫边疆,一直不能回到家乡.有的老死边关,有的战死沙场,还有的葬身与沙漠戈壁上,没死的还要继续镇守边关……)
师:残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啊!这句诗包含着诗人怎样一种感情呢?(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们的同情.)
学习第3,4句诗:
师:站在这冷清的月色下,望着茫茫的黄沙,耳听着呼呼的风声,边关的诗人和将士们心中会涌起什么怎样的心情呢?(引导学生答:恨敌人入侵,很想早日打败敌人,与家人团圆,怨朝廷腐败……)
师:是啊,此时此刻,诗人和将士们最渴望的是……(齐读3,4句)
探讨:为什么诗人和将士们会有这样的渴望?
小结:因为只有像李广这样的大将在,才能使(让学生回答)——边关的敌人就不敢入侵——就能早日平息战争,早日与家人团圆——边关就会安宁,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
三、“一主”教材,理解文章
(一)“一主教材,理解文章”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一主教材,理解文章”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初步感知,自读理解
(1)出示自学提示:
大声诵读古诗,结合书中的注释,边读边理解古诗的意思。读完后,和大家讲一讲你对古诗的理解。
(2)学生分享交流。(选2-3名学生,简单说一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2.整体感知,了解情节
(1)出示古诗,齐读。
古今对译读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出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师:有人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而诗词更多的时候是一幅画。那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答(出示: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战马、将士)
师: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指名描述
师: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板书:热烈)
师:指名读一、二句,把这种气氛读出来。
出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师:这样难得的盛宴,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什么呢?
师:此刻,在将士们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也许面对残酷的战争他们想举杯消愁,但更多的是即将奔赴沙场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壮烈与豪迈。(板书:豪迈)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后两句诗。
师:是啊,这一醉,(板书:醉)醉在这热烈的气氛,还有什么不能看开呢?这一醉,醉在这残酷的现实,在潇洒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这一醉,醉在这豪迈的气概,“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师:让学生谈感受。
教师过渡语:我们学完王昌龄和王翰的边塞诗后,我们再来看看诗人李白笔下的《塞下曲》是什么样的呢?
四、“两翼”教材带文环节
(一)“两翼”带文教学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两翼”带文教学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打开《你读我诵》自由读古诗《塞下曲》。借助注释,边读边理解。
2.古今对译读。
3.解文赏析读。
读:恶劣的气候条件——
诵: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读:战士的以苦为乐——
诵: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读:残酷的战争洗礼——
诵: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读:英雄的本色气概——
诵: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师:这首诗与《出塞》《凉州词》相同的地方在哪?
师:读完《塞下曲》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自主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出塞》《凉州词》。
2.练习诵读《你读我诵》中的《塞下曲》《陇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