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 单元 | 课题 | 课型 | 上传人 | 点击数 |
---|---|---|---|---|---|
2X | 5 | 项同欢《画杨桃》以文带文 | 以文带文 | 项同欢-立言小伙伴 | 97283 |
2X | 5 | 18《画杨桃》 | 张雷圳 | 36027 | |
2X | 5 | 18《画杨桃》 | 张雷圳 | 35083 | |
2X | 5 | 18《画杨桃》 | 张雷圳 | 35087 |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3.《画杨桃》
以文带文课型
深圳市立言教育研究院 项同欢
【教学内容】
1、采用批注阅读法学习“一主”教材课文《画杨桃》。
2、《你读我诵》:《蔽月山房》。
3、主题阅读:《启示》节选
【教学流程】
一、课前诵读环节
(一)“课前诵读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课前诵读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导入:孩子们,在学习《画杨桃》这节课之前,老师要带领大家先学习一首古诗。
2.自由朗读《你读我诵》:《蔽月山房》。
蔽月山房
{明}王阳明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于天,
当见山高月更阔。
过度:同学们读完这首诗,老师想跟大家用其他方式在诵读两遍,诵读完之后,请告诉老师,你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道理。让我们一起走进“你读我诵”。
3.师生古今对译读
师: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月亮给人的感觉更小。
生: 山近月远觉月小。
师: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
生: 便道此山大于月。
师:如果有人眼光像天空一样开阔。
生:若有人眼大如天。
师:便会发现不仅山高,而且月亮更为广阔。
生:当见山高月更阔。
4. 解文赏析读
读:站在地面上看,山比月亮要大。
诵: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读:站在宇宙的高度,就会发现,月亮更为广阔。
诵:若有人眼大于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过度:从中感悟了什么道理?
小结:同学们,通过这首诗我们知道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二、“一主”教材教学环节
(一)“一主教材教学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一主教材教学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一种思考,一种见识,就会让你对待问题上有不同的表达态度,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态度与角度去看问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画杨桃》。
1.运用批注法进行自主阅读
自学提示:用“ ”画出,看到“我”画的杨桃像五角星,同学们的做法;用“﹏”画出,看到“我”画的杨桃像五角星,老师的做法。
2.当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是五角星,同学们是怎么笑的?(同学们做法)
学生齐读:
(1)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2)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你问我答读/分角色朗读
师:当“我”交出画时,同学门是怎样做的?
生: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师:当老师神情变得严肃之后,再问同学们的时候,同学们是怎样做的?
生: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3.同学们看到“我”画成了五角星,哈哈大笑起来,老师是怎么做的?(老师做法)
学生齐读: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老师神情变得严肃了,让哈哈大笑的同学轮流到我的位置上,看看现在杨桃的样子,问道:“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像什么?”“像......五......五角星。”
(1) 师生对对读:
师:老师看了看这幅画,
生: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
师: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
生: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生:不像。
师:它像什么?
生:像五角星。
(2) 师:老师神情变得严肃了,让哈哈大笑的同学轮流到我的位置上,
生:看看现在杨桃的样子,问道:
师: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生:不......像。
师:像什么?
生:像......五......五角星。
过度: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后,请同学们说一说“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你的观点是什么?
4.自学提示: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对于“我”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用“()”和“{}”画出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分别是什么样的?
同学:都嘲笑“我”画的杨桃杨桃像五角星。
老师:在“我”的位置上观察杨桃,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5.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17-18自然段,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写画杨桃这件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再请同学们大声齐读17-18自然段。
齐读两遍
小结:所以同学们,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所以不要嘲笑任何人,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三、“两翼”带文教学环节
(一)“两翼”带文教学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两翼”带文教学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自学提示:自由读文章,用“ ”画出两个人对于青蛙的表现不同的观点。
第一个人:一只小青蛙,却这样执着、顽强,失败了,不屈服;跌倒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但是我为什么遇到一点挫折就气馁、退缩、自暴自弃呢?
第二个人:你为什么不想一想,到夜晚,打水的人少了,井水的水位上升好几十厘米,你不就可以轻轻一跃,跳出井了吗?
过度:同学们,面对这两个人,你们的观点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2.小结:同学们,反省一下自己,在做的事情如果一再失败,应该冷静思考,不能蛮干。
结束语:同学们,同一样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结果,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要嘲笑他人,遇事应该冷静思考,不要蛮干,换角度去解决问题。
名句诵读: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周易·系辞·上》
教学板书:
画杨桃
哈哈大笑 像五角星
老师神请严肃 换角度看杨桃
角度不同,杨桃样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