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 单元 | 课题 | 课型 | 上传人 | 点击数 |
---|---|---|---|---|---|
5S | 4 | 《圆明园的毁灭》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浦东乡小学 郭妍珣 | 以文带文 | 郎凯 | 3158 |
5S | 4 | 王卫华《圆明园的毁灭》 | 读写联动 | 王卫华 | 51643 |
5S | 4 | 圆明园的毁灭(刘俊祥) | 以文带文 | 刘俊祥 | 855813 |
5S | 4 | 姬溶苑《圆明园的毁灭》 | 读写联动 | 许雪点 | 42682 |
5S | 4 | 白彩霞《圆明园的毁灭》 | 读写联动 | 许雪点 | 42120 |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以文带文课型
执教者:郭妍珣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该单元的主题为“勿忘国耻”。旨在让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了解近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与奋斗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既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又展现了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后毁灭的景象。既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又抒发了其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憎恨。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
但因该时代背景与历史事件距离学生较远,故此,需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史实,激发爱国之情。
【学情分析】
1.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学生阅读存在难度。
学生年龄较小,平时接触的历史事件并不多。圆明园被毁这一时代背景与今天的社会背景相距甚远,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应利用好《经典诵读》与《主题阅读》中的诗歌、史实等资料,丰富现有教学,做到以读激情、以史实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内容】
1. 学习“一主”教材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 《经典诵读》:《圆明园》
3. 《主题读写》:《给巴特勒上尉的复信》、《爱在废墟上》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憎恨侵略者的情感。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对比手法。
3.渗透爱国主义和爱家乡教育,增强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难点:领悟文章表达特点,体会对比手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 品读第2-4自然段,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 课前齐诵,回顾往昔
教学内容与时间 | 学生活动方式 | 教学目标 |
1.“一主”教材:《圆明园的毁灭》第2~4自然段 2.《经典诵读》:《圆明园》 时间:6分钟 | 读一读 说一说 | 1.通过读文、感悟,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 |
1.图文并茂、师生承读,回顾圆明园昔日辉煌。
师: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宏伟壮观的圆明园。现在,让我们随着图片,一起合作朗读,再次回顾这座令人惊叹的艺术圣殿吧。
师: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做圆明园。
生: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也有富于生活气息的市井风光。漫步园中,不仅可以饱览全国最顶尖、最漂亮的建筑,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能看到许多从画里、诗里溜出来的曼妙想象,如令人诧异、惊叹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许多民族建筑,还有各式各样的西洋景观。流连其中,我们仿佛置身于幻想的境界里。
师:逛到这儿,你觉得它美吗?你最喜欢其中的?
生交流感想。(两位学生)
师:它不仅建得好、建得巧,在那一座座宫殿里、楼阁中还藏着不少宝贝呢!看!先秦的青铜瓷器、十二生肖头像,历代名家千金难求的真迹、墨宝,2000多年的文物通通都在里面。难怪作者说——
生: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生畅谈感受:此刻,你想说?
师小结:它是美的、醉人的,让人舍不得离开的。
3. 赞美圆明园,齐诵《圆明园》。
师:它是如此壮观,难怪作者说——
生: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万园之园”。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它是如此震撼、如此夺目,难怪人们常说——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师:可与世界几大奇迹相媲美的是?(圆明园)一个怎样的民族方能建造出如此奇迹?(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此刻你感到?
生:自豪、激动……(三位学生)
师:带着激动、自豪的心情,读读《经典诵读》P112页,再一次把我们内心的赞美献给圆明园!
生齐诵《圆明园》
师:诗人出身的建筑师方能建成的一千零一个醉人的梦,这梦的名字叫做——
生:圆明园
【设计意图:1.运用图像化教学策略,直观形象地感受圆明园往昔辉煌灿烂的文化。2.运用朗读教学策略,借赞美圆明园的名人名言、诗歌,激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感。3.询问学生最爱其中的什么,拉近学生与圆明园的情感距离,为后面教学埋下伏笔。】
二、 重温历史,感受毁灭
教学内容与时间 | 学生活动方式 | 教学目标 |
1.“一主”教材:《圆明园的毁灭》第5自然段 2.《主题读写》:《给巴特勒上尉的复信》 时间:22分钟 | 读一读 画一画 说一说 |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激起痛惜之情。 2. 以史明鉴,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1. 师:然而,这一切还在吗?
2. 生:不在了,被英法联军烧毁了。
3. 师:这一毁灭,有何影响,从文中哪一句话中可以知道?
4. 生: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5. 师范读(重点突出加横线的词)。再问:连用两个“不可估量”,还加了一个感叹号,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6. 生思考、回答。
生:这损失十分巨大、无法计算。
师:是啊,圆明园的毁灭真是人类史上的一场灾难!
7. 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英法联军做了什么事?
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用▲▲标出令你心痛的词语。
8. 品读语句,浏览资料,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损失”。
预设一: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①学生汇报、分享感受。
师评:谢谢你提供的句子。还有谁能抓住那些令人揪心的词,具体说一说?
②抓关键词,体会、想象“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
(引导:他们是怎么“掠”、怎么“毁”的?都掠走、搬走了什么?被任意毁坏的圆明园变成什么样了?)
生:统统掠走,他们把所有的都抢走了,一件也不剩。
师:“所有的”、“全都”,孩子,你用的词语真绝对、真准确。是的,他们干得就是如此彻底!
生:他们把那些奇珍异宝全都占为己有,搬走运走。
师:掠了哪些?搬了哪些?
生:十二生肖头像、青铜瓷器、雕船……
师:哦!那些本属于我们的,统统都被掠走了!还有谁来说说?
生:那些带不走的,他们就任意破坏。
(师重读“任意”)
生:他们想干嘛就干嘛,只要是他们看到的,都被他们砸碎、敲碎,彻底毁掉了……
师:哎,此刻的圆明园变成——
生:一片废墟。
③以读激情:个人朗读、全班齐读,激起悲痛、愤恨之情。
④出示资料,升华情感。
师:不单我们中国人对这场侵略感到心痛,就连外国友人也为此感到愤恨不已。此刻,全人类的态度是一致的。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主题读写》P108第五自然段。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宝,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主题阅读》P108文段
⑤生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损失之重)
⑥全班齐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预设二: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①从放火人数之多,体会火势之大。
②从时间之长,体会损失之重。
③从烟云笼罩之广,体会侵略者猖狂之绝。
生汇报句子。
师范读(重点突出加横线的词)
师: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三千多名侵略者在放火
师:三千多名,一人点着一把火,一把火便足以摧毁许多,更何况是三千多位强盗!
生:看到火烧得很快、火势很大,整座圆明园都在火光里。
师:烧了多久?
生:三天
师:整整三天,72个小时,4320分钟!
④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录像。说一说:大火都烧掉了什么?
师:大火连烧三天,烧掉了
生: 。
师:大火连烧三天,也烧掉了
生: 。
师:大火连烧三天,还烧掉了
生: 。
师:整个北京城都被这烟云笼罩着,整个北京城都在为之哭泣。
9. 以读代讲,升华情感。
①师: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全都“没有了”——
图示生读,呈现废墟。
②师: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就是从这以后,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什么都没有了。
【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因事件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本环节注重运用图像化教学策略和朗读化教学策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情感上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2.以读代讲、以读激情。让学生在读中充分想象、感悟、体会,鼓励学生表达感受。】
三、反思自身,以史明鉴
教学内容与时间 | 学生活动方式 | 教学目标 |
1.《主题读写》:《爱在废墟上》
时间:8分钟 | 读一读 画一画 说一说 | 1.以史明鉴,增强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1.师:此刻,我想大家都有许多想说的话。请打开《主题读写》P110《爱在废墟上》,结合上面两则资料。把你想说的,批注在旁边。
思考、批注:圆明园最后留给我们的是什么?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可以怎么做?
①圆明园被焚毁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而跪。对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毫无反抗行为。据说,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龚橙正是火烧圆明园的帮凶,是他带的路。
②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毁,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
③《爱在废墟上》(《主题读写》P110)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配乐小结: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那一石一柱,都在警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虽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一定要谨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要用我们自己的力量宣传、保护祖国现有的文化遗产。让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设计意图:1.利用《主题读写》中的资料,丰富课文文本,使学生加深了解,激起痛惜之情。2.以史明鉴方是最终目的。教学不能够仅谈圆明园事件,更应该让学生跳出该事件,立足今天,从历史事件的成因中吸取教训,增强其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体悟写法,迁移运用
教学内容与时间 | 学生活动方式 | 教学目标 |
1.“一主”教材:《圆明园的毁灭》。 时间:4分钟 | 想一想 议一议 | 1.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知道辉煌与毁灭两部分详略安排的原因。 |
1.思考:这篇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描绘昔日的辉煌呢?
2.图示辉煌与废墟,小组讨论交流。
2.总结:曹禺曾说,“悲剧就是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者先是充分地展现圆明园的美,让我们陶醉、沉浸其中。虽只是寥寥数笔写毁灭,却足以让我们心痛不已。孩子们,这种强烈的对比和颇具匠心的详略安排,也可以运用到我们平时的习作中。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研读主题阅读余下的《圆明园四十景诗》与《圆明园的残简》,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设计】
21 圆明园的毁灭
昔日:辉煌
对比
现今:毁灭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