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 单元 | 课题 | 课型 | 上传人 | 点击数 |
---|---|---|---|---|---|
4S | 1 | 石家新 《繁星》 以文带文课型 | 以文带文 | 石家新 | 62314 |
4S | 1 | 《绘形绘声绘色》 | 写作提升 | 陈梦璇 | 37930 |
4S | 1 | 《繁星》 | 陆启维 | 33270 | |
4S | 1 | 4.《繁星》学霸小卷 | 金小珂 | 2780 | |
4S | 1 | 《4 繁星》 | 陆启维 | 32871 | |
4S | 1 | 《4 繁星》 | 陆启维 | 33232 |
《繁星》以文带文课型
文本教学解读
“一主”教材:
《繁星》是巴金1927年去欧洲途中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描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了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享受。教师在教学时,要紧抓阅读要点,结合课后习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达到边读边想象画面的目的。
“两翼”教材:
《主题阅读》中《海上生明月》是一篇写景文,主要讲了作者一次旅游的所见,在客船上欣赏明月美景。选入此文,拓展了孩子们的阅读量,最后借助课后习题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再次巩固课堂上习得的边读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
《春江花月夜(节选)》是一首古诗,被选入《你读我诵》。结合文中设计的读法和注释,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古诗所要表达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画面。这都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个抓手。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之情。
【教学内容】
“一主”教材:《繁星》
“两翼”教材:《海上生明月》《春江花月夜(节选)》
【教学过程】
一、你读我诵、声声传颂
(一)“你读我诵、声声传颂”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时间 | 学生活动方式 | 教学目标 |
你读我诵 《春江花月夜(节选)》
时间:5分钟 | 读一读 想一想 | 1、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以诵读的方法帮助学生边读边思边想象画面。 |
(二)“你读我诵、声声传颂”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打开《你读我诵》自由读古诗《春江花月夜(节选)》。借助注释,边读边理解。
2.古今对译读。
古文(诵) | 现代文(读) |
春江潮水连海平, |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彷佛与 大海连成一片, |
海上明月共潮生。 | 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 水一起涌出来。 |
滟滟随波千万里, |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 |
何处春江无月明。 | 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
3. 情境赏析读
读:想象,江潮连海——
诵:春江潮水连海平,
读:拟人,月共潮生——
诵:海上明月共潮生。
4.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学生举手发言)
教师过渡:这首诗歌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发了相思离别之情。欣赏完月亮,必定要欣赏星星,作家巴金1927年去欧洲途中写的一篇游记——《繁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星空图,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学习。
二、“一主”教材,理解文章
(一)“一主教材,理解文章”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时间 | 学生活动方式 | 教学目标 |
“一主”教材 《繁星》
时间:20分钟 | 读一读 画一画 玩一玩 说一说 | 1.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之情。 |
(二)“一主教材,理解文章”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初步感知,自读理解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时间 | 地点 | 看到的 | 感受的 | |
第一次 | ||||
第二次 | ||||
第三次 |
学生分享交流
学生汇报:
时间 | 地点 | 看到的 | 感受的 | |
第一次 | 从前 | 家乡 | 密密麻麻的星星 | 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 |
第二次 | 三年前 | 南京 | 星群密布的蓝天 | 仿佛和朋友对话 |
第三次 | 如今 | 海上 | 半明半昧的星 | 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
(2)出示自学提示:
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学生分享交流
学生汇报:
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达了依恋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
2. 精读课文,品文互动
出示自学提示:
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节,再读第三节,回味、感悟、交流。)
(出示关键句)
比喻句——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拟人句。
拟人句——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了海上柔美、静谧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排比句:
我们的生活是 的,是 的,是 的。
3. 总结仿写,拓展延申
1.总结:
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是为了表达他对星天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仿写:
师过渡: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渐渐地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3.拓展。
(1)我们和作家巴金一同体验了看星星后的感受,我们还从作家那儿学到了许多方法,收获真不小。其实,我们看过自然界许多事物,像太阳、月亮、大海等等,看了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情,这样那样的感受。现在我们就用刚学到的作家写事物的方法再进行一次语文活动,“看大海(月亮、太阳、蓝天……)”看谁写得快,写得精彩。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三、“两翼”教材,理解文章
(二)“两翼”教材,理解文章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时间 | 学生活动方式 | 教学目标 |
“两翼”教材 《海上生明月》
时间:15分钟 | 读一读 画一画 玩一玩 说一说 | 1. 自读课文,完成文中课后习题。 2. 根据课后习题,边习作边想象画面。 |
(二)“两翼教材,理解文章”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出示自学提示:
自读课文《海上生明月》,完成课后习题。
(2)分享交流。
①读一读自己的答案,跟同学们一起分享。
②找出文章中优美的句子,试着仿写。
(3)名句诵读: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 张若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