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 单元 | 课题 | 课型 | 上传人 | 点击数 |
---|---|---|---|---|---|
4S | 1 | 石家新 《现代诗二首》 以文带文课型 | 以文带文 | 石家新 | 64127 |
4S | 1 | 《现代诗二首》 | 陆启维 | 33628 | |
4S | 1 | 《3 现代诗二首》 | 陆启维 | 32978 | |
4S | 1 | 3《现代诗二首》学霸小卷 | 金小珂 | 2816 | |
4S | 1 | 《3 现代诗二首》 | 陆启维 | 33171 |
《现代诗二首》以文带文课型
文本教学解读
“一主”教材:
《秋晚的江上》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教师在教学时,要紧抓阅读要点,结合课后习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达到边读边想象画面的目的。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教师在教学时,要紧抓阅读要点,结合课后习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达到边读边想象画面的目的。
“两翼”教材:
《主题阅读》中《秋景》是一首诗歌,主要描绘了一幅可爱烂漫的秋景图。选入此诗歌,拓展了孩子们的阅读量,最后借助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再次巩固课堂上习得的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山居秋暝》是一首古诗,被选入《你读我诵》。结合文中设计的读法,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古诗所要表达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画面。
《主题阅读》中《鸽子》是一首诗歌,主要描绘了秋天里,鸽子在空中的姿态。选入此诗歌,拓展了孩子们的阅读量,最后借助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再次巩固课堂上习得的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林中小景》是一首现代诗歌,被选入《你读我诵》。结合文中设计的读法,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诗歌所要表达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画面。这都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个抓手。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2.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内容】
“一主”教材:《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两翼”教材:《秋景》《山居秋暝》《鸽子》《林中小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一)“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时间 | 学生活动方式 | 教学目标 |
谈话激趣 时间:5分钟 | 读一读 想一想 | 激趣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概括了解了古诗内容。 |
(二)“谈话激趣,交流导入”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二、“一主”教材,理解文章
(一)“一主教材,理解文章”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时间 | 学生活动方式 | 教学目标 |
“一主”教材 《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时间:20分钟 | 读一读 画一画 说一说 | 1.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
(二)“一主教材,理解文章”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出示诗文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师总结: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2.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读诗歌,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2)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3)师: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4)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2)师: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3. 指导朗读,感受诗情
出示朗读要求: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师小结: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知道了诗人刘大白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也体会到了诗人徐志摩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
三、“两翼”教材,理解文章
(二)“两翼”教材,理解文章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时间 | 学生活动方式 | 教学目标 |
“两翼”教材 《秋景》 《鸽子》
时间:15分钟 | 读一读 画一画 玩一玩 说一说 | 1. 自读诗歌,理解诗歌意思,边读边想象画面。 2.根据自己想象的画面绘制成相关的图画。 |
(二)“一主教材,理解文章”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出示自学提示:
自读诗歌《秋景》和《鸽子》,根据自己想象的画面绘制成相关图画。
(2)分享交流。
每个人都去过不少地方旅游,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仿写这两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