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 单元 | 课题 | 课型 | 上传人 | 点击数 |
---|---|---|---|---|---|
6S | 2 | 七律·长征 | 以文带文 | liyan2 | 871493 |
6S | 2 | 鱼利明统编六年级上第5课《七律长征》 | 鱼利明 | 36304 | |
6S | 2 | 七律长征 | 分享展示 | 刘俊祥 | 834648 |
6S | 2 | 张凯 《七律·长征》 | 以文带文 | 刘宪华 | 183734 |
6S | 2 | 《七律·长征》 | 李珍 | 35385 | |
6S | 2 | 《七律·长征》 | 李珍 | 35451 |
第3课时 七律·长征
以文带文课型
一、课前齐诵(5分钟)
《经典诵读》篇目:《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十六字令三首》
《主题读写》:《长征》
二、初读诗歌,发现特点:
《七律·长征》,这个题目及诗歌有什么特点?(1.七言律诗,全诗有八行,每行有七个字,所以题目中有“七律”;“长征”是题目。2.一、二、四、五、六、八句尾 “难、闲、丸、暖、寒、颜”押韵。)
三、细读诗歌,熟读成诵
“细读诗歌,熟读成诵”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1.齐读《七律·长征》。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3.介绍介绍长征的背景、路线及艰难历程等。(阅读P137页“资料袋”)
4.各种形式诵读诗歌。(师读一句,生读一句;男女生合作读等)
5.深入理解诗歌。
(1)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总写,理解“只等闲”的意思。)
(2)颌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出示图片,理解“逶迤”“磅礴”,理解诗句后体会红军乐观主义精神及夸张的写法。)
(3)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自读故事:《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红军来到了天险大渡河,河对岸敌人重兵把守,身后几十万追兵即将赶到。而唯一通道泸定桥上的桥板早已被敌人抽掉,只剩下13根寒光闪闪的铁链……在这千钧一发之际,22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展开了夺桥之战。(播放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
②结合故事谈“暖”、“寒”。
③诵读颈联。
(4)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突出“更”、“尽”两字,读出胜利后的喜悦。)
6.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三、以文带文、拓展阅读
“以文带文、拓展阅读”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1.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节选)》,说一说你对长征又有哪些了解?
2.诵读提升。
师: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难怪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说——
生: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
师:难怪毛泽东说——
生: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师:难怪埃德加·斯诺说——
生: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在亚洲,只有蒙古人曾经超过它。
3. 小练笔:在你的心中,长征是什么样呢?请用简单的话写下来。
四、作业:观看关于长征的影片,或查找相关的资料,进一步增强对长征的了解。